在實驗室內模擬研究了不同滴頭流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容重條件下,粘壤土點源入滲土壤濕潤體水平擴散半徑和豎直入滲深度的變化規律.實驗結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和容重對土壤濕潤體特征值有較明顯的影響;在供水量一定的條件下,滴頭流量對點源積水入滲土壤濕潤體特征值沒有明顯影響;濕潤體形狀和大小受灌水量的影響比受滴頭流量的影響要大.另外對多滴頭交匯入滲條件下濕潤體特征值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交界面處水分的水平擴散
一、是滴灌的管道和滴頭容易堵塞,對水質要求較高,所以必須安裝過濾器;二、是滴灌投資較高,要考慮作物的經濟效益;三、是滴灌不能調節田間小氣候,不適宜結凍期灌溉,在蔬菜灌溉中不能利用滴灌系統追施糞肥。
一是水的利用率高,可達到90%,比噴灌節約用水50%—60%。二是蓄水工程簡單,只需0.5—1米的壓力水頭就能滿足灌溉需要。蓄水池可以是已建成的池子,也可以是拉水車上的水罐或水桶,還可以在丘陵區挖個水池,在里面鋪上防滲的塑料布。三是投資少、效率高,按5條毛管計算,每天可滴灌5畝。澆地與管理方便,每家都能制作。灌溉過程中如果發現局部孔眼堵塞,可立即扎孔解決。
用1—5條管徑為4-6毫米、長度為55米的塑料細管作毛管,在毛管首部5米處開始打孔,孔徑為1.2毫米,每兩孔間距35厘米,毛管與毛管相隔2米為宜。使用時,先把毛管的首部直接插入水池,然后固定好,利用倒虹吸原理,將水通過輸水短管進入多孔毛管,待毛管尾部有水流且無雜物后堵好,然后把每條毛管按2米間距放在作物附近,每行作物待灌水適宜后再移到另一行灌溉。這種簡易滴灌是適宜大棚種植和山地、溝地、小塊地以及水
由于滴灌只濕潤部分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這樣就會引起作物根系集中向濕潤區生長。另外,在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的地區,如我國西北干旱地區,應用滴灌時,應正確地布置灌水器。
當在含鹽量高的土壤上進行滴灌或是利用咸水滴灌時,鹽分會積累在濕潤區的邊緣,若遇到小雨,這些鹽分可能會被沖到作物根區而引起鹽害,這時應繼續進行滴灌。在沒有充分沖洗條件下的地方或是秋季無充足降雨的地方,則不要在高含鹽量的土壤上進行滴灌或利用咸水滴灌。
灌水器的堵塞是當前滴灌應用中最主要的問題,嚴重時會使整個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報廢。引起堵塞的原因可以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或化學因素。如水中的泥沙、有機物質或是微生物以及化學沉凝物等。因此,滴灌時水質要求較嚴,一般均應經過過濾,必要時還需經過沉淀和化學處理。
由于應用滴灌減少了水肥、農藥的施用量以及病蟲害的發生,可明顯改善產品的品質?傊,較之傳統灌溉方式,溫室或大棚等設施園藝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產品產量,提早上市時間,并減少了水肥、農藥的施用量和勞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設施園藝滴灌技術適應了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農業的要求,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廣使用的根本原因。
在傳統溝畦灌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設施土壤受到較多的沖刷、壓實和侵蝕,若不及時中耕松土,會導致嚴重板結,通氣性下降,土壤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破壞。而滴灌屬微量灌溉,水分緩慢均勻地滲入土壤,對土壤結構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適宜的土壤水、肥、熱環境。
傳統溝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長時間保持濕潤,不但棚溫、地溫降低太快,回升較慢,且蒸發量加大,室內濕度太高,易導致蔬菜或花卉病蟲害發生。因滴灌屬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頭均勻緩慢地向根系土壤層供水,對地溫的保持、回升,減少水分蒸發,降低室內濕度等均具有明顯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帶)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實行高頻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緩慢,每